使用Nuwa TCAD软件仿真Si基N-MOSFET器件
GMPT, 2024/11/27
摘要: 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(N-channel Metal-Oxide-Semiconductor Field-Effect Transistor, N-MOSFET)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场效应晶体管,因其优异的性能而成为众多应用领域的核心器件。其主要优点是驱动电流大、开关速度快和输入阻抗高。N-MOSFET的工作原理是利用N型半导体通道来控制电流的流动,具有较低的导通电阻,因而在高频和高功率应用中表现出色。由于其优越的性能,N-MOSFET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、医疗设备、汽车电子、开关电源、微处理器和各类集成电路等领域。本文将基于Nuwa TCAD软件对Si基N-MOSFET进行2D电学特性仿真。
一、器件结构
Si基N-MOSFET器件结构工艺建模过程如下:
[1] 衬底Si厚度设置为3μm、宽度设置为1.5μm、硼离子掺杂浓度设置为1×1016cm−3,如图1(a) 所示。
[2] 沉积栅极氧化物SiO2,沉积厚度为0.025μm,沉积区域如图1(b) 所示。
[3] 将1×1012cm−3剂量的硼离子注入沟道,注入能量为15KeV,如图1(c) 顶部所示。
[4] 沉积栅极多晶硅,沉积厚度为0.50μm,如图1(d) 所示。磷离子掺杂浓度设置为1×1019cm−3,磷离子浓度分布如图1(e) 所示。
[5] 在1000℃退火10min,退火后磷离子浓度分布如图1(f) 所示。
[6] 刻蚀 (0.55,1.5) 区域内的多晶硅,刻蚀深度0.50μm,如图1(g) 所示。
[7] 在950℃退火30min,退火后磷离子浓度分布如图1(h) 所示。
[8] 轻掺杂区注入磷离子剂量为1×1013cm−3,注入能量设置为50KeV,如图1(i) 所示。
[9] 沉积SiO2,沉积厚度为0.4μm,如图1(j) 所示。
[10] 刻蚀SiO2,刻蚀深度为0.42μm,如图1(k) 所示。
[11] 在950℃的干燥氧气中退火30min,氧气流速为1,退火后磷离子浓度分布如图1(l)。
[12] 注入砷离子剂量为5×1015cm−3,注入能量为80KeV,并在950℃下退火20min。最终施主杂质离子(砷、磷)浓度分布如图1(m) 所示。
[13] 刻蚀掉 (0.95,1.5) 区域内的SiO2,并在结构左侧作镜像,最终结构如图1(n) 所示。
[14] 在器件顶部 (-1.5,-1.4)、(-0.5,0.5)、(1.4,1.5) 处分别设置源极、栅极和漏极,底部 (-1.5,1.5) 设置电极接地。最终器件的电极及网格分布如图1(o)。
图1 Si基N-MOSFET器件工艺建模过程结构及离子掺杂浓度分布图
二、物理模型设置
2.1 连续性方程
∇⋅Jn−j∑Rntj−Rsp−Rst−Rau+Gopt(t)=∂t∂n+ND∂t∂fD
∇⋅Jp+j∑Rptj+Rsp+Rst+Rau−Gopt(t)=−∂t∂p+NA∂t∂fA
2.2 泊松方程
−∇⋅(qϵ0ϵdc∇V)=−n+p+ND(1−fD)−NAfA+j∑Ntj(δj−ftj)
2.3 低场和高场迁移率模型
低场迁移率模型 (Masetti Model)
μ0=μmin1e−NiPc+1+(CrNi)αμmax(T0TL)−ζ−μmin2−1+(NiCs)βμ1
高场迁移率模型 (Canali Model)
μn=(1+(μ0nF/vsn)βn)1/βnμ0nμp=(1+(μ0pF/vsp)βp)1/βpμ0p
2.4 杂质扩散模型
费米扩散模型 (Fermi diffusion model)
∂t∂CT=div[DAVCA∇ln(CAnin)+DAICA∇ln(CAnin)]
2.5 离子注入模型
皮尔森模型 (Pearson model)
dydf=b0+b1y+b2y2y−a,y=x−Rp
2.6 碰撞电离模型 (Chynoweth Model)
αn=αn∞exp[−(FFcn)kn]
αp=αp∞exp[−(FFFp)kp]
三、结果与讨论
3.1 转移特性与输出特性
图2 (a)Si基N-MOSFET器件的转移特性 (b)Si基N-MOSFET器件在不同栅源电压下的输出特性
设置漏源电压值Vds=10V,转移特性曲线如图2(a) 所示。由图可知,Si基N-MOSFET器件的阈值电压约为1.0V。通过仿真,可以验证不同栅极电压对Si基N-MOSFET开关行为的影响。
图2(b) 展示了Si基N-MOSFET器件在栅源电压分别为0.5V,1.0V和1.5V下的输出特性。由图可知,栅源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,沟道未开启,此时没有漏源电流。栅源电压为1.5V大于阈值电压时,沟道开启,漏源电流随漏源电压的增大,快速增加直到趋于饱和。无论沟道是否开启,只要漏源电压超过击穿电压,漏区PN结反向击穿,漏源电流都会迅速增加。
击穿后的Si基N-MOSFET可以等效于寄生NPN三极管进入发射结(源区)正偏,集电结(漏区)反偏状态,NPN晶体管出现“载流子倍增-集电结(漏区)电流放大”的往复循环过程,从而导致漏源电流迅速上升。而随着载流子的倍增,材料的电导率增加,器件的有效电阻降低这会导致实际的漏源电压下降。且随着电流的增加,器件的温度上升,可能导致更低的电阻,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漏源电压的下降[1]。
该仿真结果对于设计集成电路(IC)、电源管理系统、开关电路等有重要意义,能够帮助工程师优化设计,确保器件在安全工作范围内运行。
3.2 不同漏源电压Vds下的电子浓度分布
图3 Si基N-MOSFET处于平衡态时电子浓度分布
图3中Si基N-MOSFET处于平衡态,沟道未开启,沟道内电子浓度非常小。
图4 Si基N-MOSFET在栅源电压Vgs=1.5V时,图(a)Vds=0V和图(b)Vds=0.5V对应的电子浓度分布
当Vgs=1.5V>1.0V(阈值电压)时,沟道已经开启,反型层已形成。施加Vds后,沟道中形成从源极向漏极递增的电势梯度,加之沟道电阻的存在,漏源电流通过沟道必然会产生从源极到漏极逐渐增加的电压降。这使得栅极上的有效栅压从源极到漏极逐渐减小。随着有效栅压的降低,漏区反型层的电子浓度降低,反型层逐渐变薄,甚至最终消失。图4(a) 和图4(b) 分别为Vds=0V和Vds=0.5V时,沟道电子浓度分布。可以看到随Vds的增大,漏区导电沟道的反型层变薄。
图5 Vds=8.0V,Si基N-MOSFET处于饱和区时的电子浓度分布
随着Vds增大,漏区附近导电沟道最终夹断形成耗尽区,Si基N-MOSFET由线性区进入饱和区。Vds=8.0V时,导电沟道中的载流子在Vds作用下,从源区向漏区漂移。当载流子到达夹断点时被耗尽区的强电场扫入漏区,如图5所示。
图6 (a) Vds=14.0V时Si基N-MOSFET电子浓度分布 (b) 击穿后的Si基N-MOSFET电子浓度分布
当Vds增加至14V时,耗尽区电场增强引发载流子倍增,出现3.1所述的载流子倍增-放大效应,Si基N-MOSFET器件进入击穿区。如图6(a) 所示,大量的载流子漂移到衬底和源极方向。击穿过程中,由于耗尽区的强电场引发的载流子倍增现象(雪崩击穿),不仅发生在沟道和漏极之间的PN结,在衬底与源极之间的PN结中同样存在[2]。如图6(b) 所示,载流子被加速并注入到源极与衬底时,与原子发生碰撞产生出更多的电子-空穴对,从而导致源极与衬底中载流子迅速增加。
了解Si基N-MOSFET器件在击穿区的行为和载流子的动态分布,能够有效防止器件因过压而损坏,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四、总结
在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,精确了解器件的行为对于优化电路性能至关重要。本仿真案例通过使用Nuwa仿真软件,模拟了Si基N-MOSFET器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子浓度分布、转移特性曲线以及输出特性曲线,提供了深入分析和设计优化的工具。除了对上述电气特性的特别关注外,本文还介绍了仿真中引用的物理模型,并详细展示了器件的结构建模过程以及仿真结果。本文仿真结果与基础的N-MOSFET理论一致。用户通过Nuwa软件可以深入理解Si基N-MOSFET晶体管的工作原理,并直观地观测到Si基N-MOSFET晶体管的动态行为。
参考文献
[1] 周鹏举,90nm NMOS器件TDDB击穿特性研究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
[2] 韩成功,功率集成电路中高压MOS器件及其可靠性的研究,浙江大学硕士论文